400 - 820 - 3979
A答:不建议频繁更换。每一株细胞都有特定或适应的细胞培养基,如果突然更换不同成分的培养基,大多数细胞不能立即适应,会导致细胞生长缓慢、形态变化,甚至无法存活等。如果确实需要变换基础培养基,可提前了解两种培养基的成分与含量差异,逐步缓慢替换,设计相关替换的比例,比如1:1两种培养基搭配血清或其它营养物质进行细胞培养,观察细胞的变化,待细胞适应后,再开展相应的细胞生物学研究;如替换后细胞状态较差,则不建议继续替换。
A答:基础培养基中常用的缓冲盐系统是碳酸氢盐和HEPES,两种缓冲系统均可以维持培养基环境的pH稳定。相对碳酸氢盐,HEPES溶液缓冲能力更强,常规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25 mM。
A答:当细胞内、外环境的分子浓度不同时就会产生渗透压差。这种情况下,水分通过渗透流入或流出细胞,从而改变细胞的内环境。高渗透压迫使水分从细胞中扩散出来导致细胞收缩,这种情况会使DNA和蛋白质遭到破坏,细胞周期停滞以及最终使细胞死亡;反之,低渗透压使水分流入细胞内,使细胞肿胀破裂。
A答:使用干粉自行配制的培养基放置于4℃冰箱内,避光保存,且尽量在两周内使用完。培养基不建议长期储存,谷氨酰胺会随着时间延长而慢慢分解,另外培养基中其它成分也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发生降解或析出。
A答:细胞培养基的灭菌方式分为高压灭菌和膜过滤除菌,不同基础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不同,灭菌方式也不同。但绝大多数培养基不适宜高压灭菌,因培养液中常含有维生素、蛋白质、多肽、生长因子等物质,这些物质在高温或射线照射下容易发生变性或失去功能,所以采用膜过滤除菌,膜材料多为PES、尼龙、多聚碳酸盐、醋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PTFE等,常采用0.22 μm孔径的滤膜,部分采用0.1 μm滤膜。滤膜具有使用期限和成本高等特点,但对培养基的营养成分破坏性较小。
A答:两种添加物在培养基中的作用分别是:
1) L-谷氨酰胺脱掉氨基后可作为培养细胞的能量来源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核酸代谢,在缺少谷氨酰胺时,细胞生长不良而死亡,所以各种培养液中都含有较大量的谷氨酰胺(2-6 mM)。L-谷氨酰胺在溶液中遇光遇热很不稳定,L-谷氨酰胺自发降解,生成的副产物为焦谷氨酸和氨。如是单独的谷氨酰胺溶液需要存放在-20℃冰箱中,配好的培养基也尽量在两周内用完。
2) 丙酮酸钠可作为细胞培养中的替代碳源。尽管细胞更倾向于以葡萄糖作为碳源,但是如果没有葡萄糖的话,细胞也可以代谢丙酮酸钠。

A答:大多数情况下科研人员选择的基础培养基含有酚红指示剂,可以判断细胞培养中pH的变化。
1) 酚红在培养基中被用来作为pH值的指示剂:中性时为红色,酸性时为黄色,碱性时为紫色。
2) 培养基颜色变黄的原因:培养基中细胞代谢产物酸性;培养基受污染,细菌代谢产酸导致。
3) 培养基颜色偏暗红/紫红的原因:培养基保存在4℃冰箱中,培养基内的二氧化碳逐渐溢出,造成培养基越来越偏碱性。而培养基中的酸碱指示剂酚红会随着碱性增加而更偏暗红/紫红。

4) 研究表明,酚红可以模拟固醇类激素(特别是雌激素)的作用。在一些特殊实验中,为避免固醇类反应,用不加酚红的培养基;一些研究人员在做流式细胞检测时,为了避免酚红干扰检测,也会使用不加酚红的培养基。

图1 正常含酚红培养基、培养基变紫红、培养基变黄的情况(由左往右)


A答:基础培养基为合成产品,正常保存与使用,一般不会产生沉淀。出现沉淀多见于产品拆封后存放不当时产生。
1) 首先判断培养基是否已污染,如果培养基已污染,则有可能是微生物繁殖导致。若沉淀为结晶则可能是无机盐析出,可能是培养基中加入的一些成分析出;或者是基础培养基存放在低温环境下造成(如果冰箱内部的后壁是结冰的,物品紧贴后壁摆放,温度过低导致培养基溶解度降低致使盐析出形成结晶),可以尝试将结晶的培养基置于25℃室温下待晶体消失再放回冰箱或继续使用。如产品未开封就发现沉淀请及时联系售后服务。
2) 建议用离心(300 x g,5 min)或过滤(0.22 μm)的方法去除这些沉淀。

在线咨询
微信公众号
在线咨询
在此留下您的需求